山西某煤矿75吨/小时反渗透(RO)与100吨/小时超滤(UF)水处理项目,是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与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水高悬浮物、高盐分的污染特性,项目采用“超滤预处理+反渗透深度脱盐”的集成工艺,通过100吨/小时超滤系统高效截留胶体、煤粉等杂质,降低浊度并保护后续75吨/小时反渗透膜组,实现溶解性盐分、重金属及有机物的深度去除,产水水质可满足洗煤循环、锅炉补给等高标准工业回用需求。该系统的投运不仅将矿井水综合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年均减少地下水开采约50万立方米,降低处理成本30%,更以分级回收设计(UF与RO协同)减少浓水排放,助力煤矿达成环保合规、降本增效与资源循环利用目标,为山西省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示范案例。
山西某煤矿75吨/小时反渗透(RO)+100吨/小时超滤(UF)水处理项目的核心需求聚焦于矿井水高效净化与资源化利用。针对矿井水悬浮物浓度高(短时可达1000 mg/L)、含煤粉、重金属及高盐分等复杂水质特性,项目需通过“超滤预处理+反渗透深度脱盐”工艺实现分级处理:超滤系统(100吨/小时)需有效截留悬浮颗粒、胶体及大分子污染物,控制污染指数(SDI≤3)以保护后续反渗透膜组;反渗透系统(75吨/小时)则需去除95%以上溶解性盐分及离子,确保产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同时,系统需具备应对井下排水量波动的扩容能力,通过模块化设计解决现有设备膜组堵塞、清洗效率低等问题,最终实现矿井水综合利用率80%以上,减少地下水开采并满足洗煤循环、锅炉补给等高要求工业回用场景,助力煤矿达成环保合规与资源循环经济目标。
预沉调节池采用“初沉+调节”一体化设计,有效缓冲最大5000m³/d的水量波动,初步沉淀煤粉及大颗粒悬浮物(SS≤1000mg/L),增强了系统的抗冲击能力。随后,通过混凝沉淀过程,投加PAC/PAM药剂,将粒径小于50μm的悬浮物絮凝,并在斜板沉淀池中高效分离,沉淀效率提升30%,同时利用脉冲气流输送污泥防止堵塞。接着,超滤预处理阶段以100吨/小时的流量和0.01μm的过滤精度截留胶体、微生物及有机物,确保污染指数SDI≤3,为反渗透系统提供稳定进水。最终,反渗透深度脱盐系统以75吨/小时的流量,采用抗污染RO膜,实现脱盐率≥95%(适用于TDS≥2000mg/L的高盐矿井水),产水电导率≤50μS/cm。
预处理设备
预沉调节池:采用一体化设计,集成初沉与水量调节功能,缓冲水量波动(最大5000m³/d),初步去除煤粉及大颗粒悬浮物(SS≤1000mg/L),提升系统抗冲击能力1。
混凝沉淀设备:配置PAC(聚合氯化铝)和PAM(聚丙烯酰胺)自动加药装置,通过管道混合器或水泵混合药剂,结合斜板沉淀池强化絮凝效果,提升沉淀效率30%2。污泥处理选用脉冲气流输送系统,避免传统排泥堵塞问题1。
膜分离系统
超滤(UF)装置:处理量100吨/小时,过滤精度0.01μm,采用中空纤维膜组件,有效截留胶体、微生物及大分子有机物,控制污染指数SDI≤3,保护反渗透膜12。
反渗透(RO)装置:处理量75吨/小时,选用抗污染复合膜,适应TDS≥2000mg/L的高盐矿井水,脱盐率≥95%,产水电导率≤50μS/cm,满足工业回用水质标准12。
辅助设备
污泥脱水设备:采用板框压滤机或带式压滤机,将混凝沉淀产生的污泥压缩成滤饼,降低含水率并便于外运12。
智能监控系统:集成流量、水质(SS、TDS、pH)在线监测装置,实时调控加药量与设备运行参数,确保处理稳定性2。
@2025 深圳市沃特伊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13346号 少量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告知删除 sitemap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