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街煤电集团三矿矿井水扩容提标改造项目于2023年8月10日开工建设,2024年1月25日完成试运行。项目通过新建综合水池、处理车间及改造原有设施,将矿井水处理能力从240m³/h提升至300m³/h,年处理量达219万立方米,并采用“超滤+双级反渗透”深度工艺链,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含盐量≤1000mg/L)。施工过程中,三矿通过制定详细计划、强化安全监管、协调多方资源,确保工程高效推进,最终实现中水回用率75%以上,满足矿区洗煤、绿化及井下生产等需求。
该项目是窑街煤电集团践行“绿色矿山”理念的核心举措,深度处理后的矿井水不仅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还通过回用于膏体充填、黄泥灌浆等环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矿区配套升级环保设施(如全封闭储煤棚、除尘系统),并实施矸石山绿化、道路降尘等综合治理,显著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兼具环境与经济效益,为西北地区煤矿企业提供了“扩容+提标”协同改造的示范案例,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双碳”目标实现。
某煤电集团矿井水处理系统扩容提标改造项目位于兰州市,旨在通过新增2套100吨/小时反渗透设备及超滤设备,将矿井水处理规模从240m³/h提升至300m³/h(6000m³/d),并对预处理后的200m³/h(4000m³/d)水量进行“超滤+双级反渗透”深度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含盐量≤1000mg/L),实现分质回用。项目新增占地2870m²,包括新建水处理车间、池体等设施,计划工期150日历天,已完成地基处理、综合水池池体建设及车间框架组装,预计投运后中水回用率可达81.4%,处理后的矿井水将优先用于洗煤、绿化和井下生产,反渗透浓水回用于膏体充填,污泥经脱水后外售,避免二次污染。项目要求投标方具备煤炭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及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接受联合体投标(牵头单位为设计单位),并需提供近5年矿井水处理相关业绩。该项目通过提升处理能力与水质标准,推动矿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示范。
某煤电集团三矿矿井水扩容提标改造项目采用“预处理+超滤+双级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链,结合智能化控制与分质回用体系实现高效处理与资源循环。工艺流程首先通过集水调节池自然沉淀大颗粒悬浮物并均衡水质水量,随后投加PAC和PAM混凝剂在高效斜管沉淀池去除90%以上悬浮物及胶体(出水浊度≤3mg/L)1;预处理后的水经多介质过滤器精细截留杂质,进入超滤系统(0.01~0.1μm中空纤维膜)去除细菌及有机物,再通过双级反渗透实现深度脱盐:一级反渗透产水含盐量≤1000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二级反渗透对一级浓水二次脱盐,其浓水回注膏体充填,实现“零排放”。资源化环节中,沉淀污泥经浓缩脱水形成含水率≤80%的泥饼,与沫煤混合外售1;智能化控制集成在线监测(pH、浊度、电导率)与自动加药装置,实时优化运行参数。处理后清水(回用率81.4%)用于洗煤、绿化及井下防尘,反渗透浓水则回用于膏体充填,形成“处理-回用-资源化”闭环。创新亮点在于保留原有混凝池与清水池,新增超滤、反渗透设施实现新旧系统协同运行,并通过全流程自动化设计降低人工成本,全面提升矿井水处理能力至300m³/h,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预处理系统:新建综合水池和改造后的高效斜管沉淀池,配备混凝剂(PAC/PAM)自动加药装置,用于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深度过滤与膜处理:多介质过滤器(石英砂、无烟煤滤料)实现精细截污,超滤系统采用中空纤维膜(孔径0.01~0.1μm),双级反渗透装置(单套100m³/h)通过高压泵驱动,确保含盐量≤1000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污泥处理设备:污泥浓缩罐结合离心脱水机或板框压滤机,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80%后委外;
智能化控制:集成中控系统、在线监测仪表(pH、浊度、电导率)及自动加药装置,实现全流程参数实时调控。
配套升级包括原有清水池改造、反渗透浓水池及软化反应池,确保新旧系统协同运行。设备选型以处理能力提升至300m³/h、中水回用率81.4%2为目标,兼顾环保效益与运行成本优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2025 深圳市沃特伊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13346号 少量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告知删除 sitemap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